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廉政建设
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
  发布时间:2024-01-26 14:00:17 打印 字号: | |

2023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部署,以自我革命精神从严整肃队伍,开展全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3年对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严肃查处违纪违法纪检监察干部并公开通报相关数据,释放出纪检监察机关刀刃向己、一严到底,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用实际行动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坚定决心。

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始终寄予极大期望,给予极大信任。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纯洁思想、纯洁组织作为突出问题来抓,切实加强政治教育、党性教育,严明法纪,坚决清除害群之马,以铁的纪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铁军。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再次提出明确要求、指明前进方向。从现实情况看,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还存在管党治党不严、“灯下黑”问题,存在思想不纯、政治立场不坚定的“两面人”问题。纪检监察机关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必须接受最严格的约束和监督,突出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

在思想上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夯实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的思想根基。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在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任务,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淬炼思想、锤炼党性,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常态化开展政治教育、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继承纪检监察机关光荣传统,赓续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要加强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主题主线,引导广大纪检监察干部深学细悟,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纪检监察一切工作。

在作风上勇于自我革命,以过硬作风履职尽责。新征程上,纪检监察机关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以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落到实处。要坚持牢记“三个务必”、践行“三严三实”,坚决防止爱惜羽毛、当“好好先生”;坚决防止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给自己留后路;坚决防止马虎懈怠、简单任性。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斗争意志,坚持原则、勇于亮剑,敢斗善斗、担当尽责,在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无私无畏,在同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时,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纪检监察工作涉及对人的评价和处理,关系党员干部政治生命,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成败,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党性坚定、心底无私、敢于担当,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问题,精准量纪执法,科学追责问责。

在廉洁上勇于自我革命,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坚决防治“灯下黑”。清正廉洁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底气所在。教育整顿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严字当头、一严到底,直面问题、动真碰硬,以刀刃向内自剜腐肉的行动纯洁组织,以最鲜明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最果敢的行动清除害群之马。要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进一步传导下去,坚决防止执纪违纪、执法违法,利用监督执纪执法权和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坚决防止放弃原则、清廉失守,损害纪检监察机关公信力和党的形象。要常态化检视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从严整肃队伍,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

在严管上勇于自我革命,进一步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主题教育、教育整顿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将严的基调贯穿全过程,从一开始就把严的态度亮出来、把严的标准立起来、把严的纪律执行起来,真刀真枪、动真碰硬解决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严的标准审视自己,把严管严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坚决防止“护犊子”心态,做细做实对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坚持严管厚爱结合,完善监察官职业保障配套制度,激励干部安心履职、担当作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树牢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从源头上保证干部队伍纯洁。

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肩负特殊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任务,必须始终做到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绝对纯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突出发扬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努力做自我革命的表率、遵规守纪的标杆,打造一支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纪检监察铁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天津一中院